上個週末因為要去台南喝喜酒的關係,所以「在營休假」,由霸王花南下「懇親」,
在炎熱的夏末,風和日麗的假日,理應上山去走走比較涼快,但工作時已經常往山上跑了,
所以打消上山的念頭,改往海邊跑,但是又不想跑去吹得到海風的地方,因為怕被曬傷...
於是,選擇了一條聽起來像靠海但又看不到海的路線,來做一趟小小的巡禮~
(唯一可惜的是DSLR不在身邊,暫以Nikon Coolpix P300來紀錄嘍~)
首先,在遠離市區的路上,來到了一個突破傳統的地方,和虎尾的毛巾工廠有異曲同工之妙,
是的,就是製香的地方,是不是很傳統?是不是跟毛巾一樣離不開你我的生活?
但是卻被主人走出了一條突破傳統的路,而成立「新港香藝文化園區」。
有人說:沒有所謂夕陽產業。但傳統產業要走得長久,就是得靠創意啦~
在參觀的動線上,刻意保留透明的空間,讓大家看看師傅們如何製香,
這裡到假日是很多進香團或旅行團會停留的地方,這裡也都有安排團體導覽~
主要展覽的場所還是這棟文化館,還是趕快進去吹冷氣吧~~
入口的意象,背景正說明「香」已經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了...
使用陶土人偶說明製香過程格外的生動,比其他傳播方式有印象的多~
仔細一看,其實還做得很細緻勒,下方也輔以圖文解說,
「香」已經融入中華文化幾千年的歷史嘍~
館內也同時展示著由沉香木或檀香木製成的木雕
中國古代文人雅士會「聞香」,那相對於西方的洋人,大概就是點精油吧~
館內的另一造景,雖然跟「香」不太有關係,感覺有點像許願樹?!
恩?這裡應該算是紀念品區吧,還真的蠻多人買香回去的耶...
走出文化館後,竟然在旁邊的團體餐廳門口,看到前公司來這員工旅遊?!太巧了吧~
園區內的小小綠地,前方那棟很現代的就是另一間餐廳,
庭園餐廳正門,這裡主要都是西式套餐,據網路情報,聽說價格不貴,口味也還OK,
不過我們午餐並不打算在這解決,所以就略過不進去了。
離開園區後,進入新港市區,在奉天宮隔壁的老店光顧「新港飴」,但上次已經領教過,
那種香蕉油的滋味實在讓我小生怕怕,還是買一包綜合水果飴(口感類似涼糕)比較安全。
離開新港後,繼續往北港前進,來到傳說中的「朝天宮」,我才知道它座落在圓環裡,
而且當車輛繞行時,路旁的阿桑跟阿北會一直招手要你停車,這感覺好像來到竹山紫南宮阿~
廟口旁公告欄貼著今日各地信眾進香的「浮」?倒是第一次看到,不過字都寫得很好看耶~
但今天來到北港不是拜拜,而是要品嚐廟口小吃,結果看到這樣的人潮...
「老受鴨肉飯」這麼有名嗎?好不容易擠進去後,裡面都是人在站著等位,我們就放棄了~
於是就給隔壁的隔壁的一個機會,看到菜單上有「蝦仁飯」,就來領教看看吧!
恩?蝦仁料是另外炒好再放入的,這怎麼看起來像火雞肉飯換成蝦仁阿?不過味道還可以啦~
吃飽後便離開北港,也離開了雲林縣,沿著台19線道南下,穿越了嘉義縣,
再過了鹽水來到台南市,然後來到了一個叫「將軍」的地方。
不知何時開始,台南市的景點多了這個mark,聽說7-11也有,大概是可以問路的地方吧?
其實設計的還不錯耶,將黑面琵鷺的意象融入其中,也算是在地的特色。
這裡就是將軍區(漚汪)的「方圓美術館」
這裡以前是將軍區第一任鄉長的故居,荒廢後經「財團法人方圓文化藝術基金會」接手整修,
才有了今日的樣貌,也是「方圓美術館」的由來。
入口處的小門,紅磚搭上木門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