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盧森堡的第一個早上,習慣上還是早起了些在旅館附近走走,
這個時候昨天check in時跟櫃檯索取的市區地圖就派上用場啦~
前篇說過盧森堡位於歐陸中土,陸運除了公路發達,鐵路也是很密集,
由於住宿點就在中央車站旁,所以散步走到後巷就有座陸橋可以俯瞰整個車站,
來到中央車站後面,並沒有像台灣有後站的設計,都是以舊建築及住宅區為主,
歐洲街道的特色就是道路沒有路肩,但一定會區隔人行道,
區分清楚的路權是它們的基礎精神,但不會有「禁行機車」這種鬼東西...
為了繞回前站,再走上另一座人行天橋,鋼構的材料帶著冷冽的工業風~
沒想到這座天橋除了跨過車站外,也有樓梯通往每一座月台,
怎麼一大早的上班日沒有通勤人潮呢?果然是地廣人稀的國家阿...
月台上的火車資訊像機場一樣採用液晶螢幕,這點台灣就落後很多了...
而中央車站也因為扮演樞紐的角色,所以多達10個月台,
當然月台上也還是會有當班停靠車的資訊,以避免乘客搭錯車,
注意到了嗎?科技再進步,歐洲仍有些傳統的堅持,像時鐘仍為指針式顯示,
剛好月台上這列火車是雙層的,推測應該是班長途列車,
也許是開到德國或法國吧?
近看車廂內部空間設計,看那摺疊桌跟小檯燈,
跟腦海裡跨境歐陸列車的風格還真吻合,希望未來能有搭乘的機會...
歐洲的火車跟捷運都是要自己按車門鈕來開關門,這種長途列車也不例外,
仔細想想這種設計的緣由,應該比全自動門來得安全吧?
接著看看火車頭,雖然也算流線型的設計,不過造型真的好特別阿~
整列火車大約6節左右,也許是雙層設計的因素,可以減少車廂數吧...
同時有另一列區間車靠站了,總算看到通勤族出現,
由於當下氣溫約12度左右,所以路人將大衣和圍巾都上身了,其實我也不例外...
另外特別的是,盧森堡車站會將兩條不同路線的火車停靠在同一月台,
一列在此是出發站,另一列在此是終點站,以提高月台的利用率,
這種情況在台鐵是不會發生的,可能台灣月台較短、列車較長吧?
還是台鐵列車調度能力比較差呢?!哈~這個大家就自由心證吧~
看完了月台近來候車大廳看看吧,沒想到車站除了月台乾淨,車站裡也是,
車站裡該有的服務也有,進去看一下賣店的標價還真是嚇一跳阿~
盧森堡車站是可以自由進出的,不管是從天橋去月台,或是候車室出入,
一律沒有剪票閘口,不知是否跟奧地利一樣都是要求人民自律,
一旦被發現逃票或搭霸王車,應該會被罰得很慘吧?
車站的天花板還有壁畫,讓現代化的車站融入文化圖騰,
車站外觀的部分,有點像台灣日式車站的巴洛克風格,
像記憶中的新竹車站或台中車站那樣,
盧森堡中央車站站體不大,但仍然可以扮演大量運輸的角色,
一轉眼又到了集合時間,要開始拉車密集跑行程了~
這個部份一樣跳過...
另外值得推薦的是中午用餐的餐廳,聽說歐洲觀光客也是愛吃這間,
這間餐廳可以吃到道地的盧森堡菜或比利時菜,自由行的人可google一下,
不過它的售價不便宜喔~
今天的主食就是這個,中間的肉捲就是盧森堡道地料理,
其實昨天午餐跟晚餐已經吃到了,只是每一家包肉的表皮食材不太一樣而已,
老實說盧森堡菜吃起來比德國菜好多了,起碼吃起來是熱的而不是冷冷的...
由於午餐地點就在雷米克(Reimech)地區,隔著摩澤爾河與德國為鄰,
剛好離下一個行程有點時間空檔,就來看看這個地區有甚麼東西吧~
在歐洲只要有寬闊的河流,好像都會有搭船的行程,船家時刻表已經寫好了~
這裡的船看起來載客量不少也很新,
讓我勾起蜜月時跟老婆在匈牙利布達佩斯搭船的回憶,
過了橋到對岸就是德國,彼岸則是盧森堡,所以這些天鵝也相當自由阿~
好像在歐洲搭船都一定要來一杯香檳...(未成年請勿飲酒,飲酒過量有礙健康)
看著對岸的德國,有一些露營車跟渡假屋,看來也是定位為觀光區,
有別於早晨的冷冽,中午時分氣溫又上升到22度上下,
加上太陽直射,整個人都暖了起來,甚至覺得有點熱,
沒想到這條河除了觀光功能外,也肩負著運輸任務,
可以看到散裝貨輪來回穿梭在河道上,
看到對岸的德國在河畔設了砂石場,我想是為了方便運輸吧?
這樣的合法設置還可以不污染河流,真是令人佩服...
反觀我們台灣真的是羞羞臉了~
沒想到盧森堡這邊也如法泡製,真的是太厲害了~
對岸的德國房舍,跟印像中的巴伐利亞風大異其趣,
房子前的德國國旗也是一種宣示~
這條河道之所以會美,是因為它以一種自然的樣貌呈現,
除了河岸綠意盎然、沒有過度開發外,也沒有堤防和空氣中奇怪的味道,
我還想不出來台灣有哪條河流可以跟在這裡一樣舒服和放鬆的...
盧森堡這一側的山丘上都是葡萄園,所以也聚集了許多酒莊,
沒一會兒就靠岸準備下船了,
再往前就是法國的水壩,所有的船都得在此掉頭~
下船後這個地方就是申根(Schengen),是不是很耳熟?
沒錯,就是申根公約的簽署地。
申根是盧森堡最東南端的小鎮,與德國跟法國為鄰,
1985年6月14日由西德、法國、荷蘭、比利時及盧森堡在此簽署公約,
取消成員國間的邊境管制,人跟貨物都可自由流動,
不過直到1995年3月26日才正式生效~
為了紀念這個小鎮的歷史地位,還有座規模不大的申根博物館及餐廳,
這間餐廳的外型設計也太特別了吧~
申根博物館裡有申根會員國海關的帽子展示
申根小鎮的地圖,河岸右側是德國,左下是法國,
隨後上車繼續辦正事行程,後來晚餐吃完也快9點了,
在餐廳走路回旅館的路上,廣場上設了舞台並有樂團在表演,
突然想起了今晚是Friday night啊~
勇於展現自我的民族正陶醉在放鬆的氣氛中~
從舊城區走回旅館的路上,難得有看到盧森堡夜景的機會,
舊城區的聖母教堂改頭換面後,晚上看有另外一種風味~
而盧森堡市區就是由盧森堡大峽谷(又稱佩特羅斯峽谷)區分新、舊城區,
右上角燈火通明的大樓是滙豐銀行(HSBC)的安全服務中心,
畢竟盧森堡是許多銀行的重要據點,提供全球的支援服務。
今晚是此行最後一晚在歐洲大陸過夜了,心中也是非常想念台灣的家人,
加上這裡的食物實在比不上台灣的美味,所以用歸心似箭來形容不足為過阿~
既然行程即將結束,所以隔天又更早起了一些,多增添一些對盧森堡的回憶,
柳橙是台灣不容易吃到的水果,多喝幾杯促進消化吧~
由於航班時間的關係,所以有一些空檔時間可以去舊城區走走,
從旅館出來後右轉一直走,過了橫跨大峽谷的橋後就是舊城區了~
早上太陽出來後,氣溫也回升到20度上下,
經過昨晚看的教堂後,到處都是石板路搭配著老建築,
接著眺望到有大國旗的地方就是憲法廣場,有歐洲最美麗的陽台稱號,
眺望施工中的阿道夫大橋, 於1903年完工,
阿道夫大橋以石頭建造,結構對稱,是世界最大的石拱橋,
橫跨佩特羅斯大峽谷,支撐153公尺長的6車道橋面。
可惜這座橋在施工中,除了橋面無法通行外,所搭設的鷹架也相當壯觀~
憲法廣場與阿道夫大橋一起入鏡
因為時間有限,就不下去憲法廣場的花園了~
從憲法廣場除了可以欣賞峽谷跟大橋外,
鬱鬱蒼蒼的森林及傳統建築也收納眼底,果然是風景優美的陽台阿~
在廣場旁的停車場停了一列舊城區遊園車,感覺是農用機械改裝的,
可是完整度之高令人不可思議阿~
看看那A字型聯結器的設計,強度直逼台灣聯結拖車的設計阿,
還有車燈及車牌,可見盧森堡的交通工具法規相當健全,
才能給搭車的乘客足夠的安全保障啊~
對了,盧森堡的國旗雖然是典型歐洲國家的三色旗,
但這個國家的徽記(或圖騰?)是一隻帶著皇冠噴火的紅獅子,
其實很多歐洲地區都可看到類似的(如捷克波希米亞),
只是細節輪廓或顏色不太一樣而已,
接著從憲法廣場面對的小巷子走入舊城區,卻給人乾淨、整齊的外貌,
和德國柏林相比,盧森堡給人的感覺舒服多了,似乎也覺得比較安全~
既然是著名觀光勝地,舊城區裡有著精品店當然也不令人意外,
標準舊城區的建築風格,這些建築當然都經過內外整修,
只是歐洲都規定外牆整修一定要原汁原味,才不會破壞整體街道的風貌,
在極度自由與自律下,又依循一定的規矩,這就是歐洲的印象阿~
在舊城區裡走到昨晚吃完晚餐的那個廣場,竟然發現假日市集!
對喔!今天是星期六嘛~終於見到傳說中的歐洲假日市集了~
整個市集除了農產品與生活小物外,也有部分熟食攤位,
讓逛的人可以順便解決早餐或午餐,其實也有點像台灣的傳統市場,
市集的攤位還不算少,幾乎佔滿整個廣場,大部份都是市區外來的商家,
歐洲房舍都會用花卉裝飾窗台及內外環境,自然市集裡也有許多花販,
看到活蹦亂跳的小朋友,又想起遠在台灣的家人了~
MAXI COSI的推車在台灣都要賣5位數的,在我眼中性價比極低阿~
不過車尾附件讓我眼睛一亮,是不是除了載物品還可以讓大的小孩站阿?
垂涎欲滴的烤雞,全雞當然吃不下,有買烤雞腿吃,
口感大家都讚不絕口,除了肉質鮮嫩、肉汁鎖住外,表皮的醬料也是一絕,
難得在這個物價高的國家找到平民美食啊~(轉三圈灑花)
休息後也將離開廣場的假日市集,在這建議到歐洲別忘了這個寶地喔~
相信每個國家的假日市集都有其特色,不過要留心財物、注意扒手就是了...
拐個彎來到另一個小廣場,佈滿了資源回收的裝置藝術,
數量一多真的還蠻壯觀的,只是不知道天一黑看起來會不會很恐怖...#_#
近看就是由廢棄鐵鋁罐再加上黏土組成,應該是提醒人們環保意識吧?
廣場中間的銅像聽說是盧森堡的國母,等於女性的國父嗎?
廣場除了被一些建築物包圍外,也有很多老樹,
再度看到紅獅子Logo,我想內部應該是公共建築物吧?
離開廣場沿著小巷會看到一座雄偉的建築,就是盧森堡的議會,
沒想到議會蓋的像城堡一樣,是不是比台灣的立法院好看多了呢?
議會的門口招牌,看得出來有在保養,
或許也因為這裡空氣好又沒有酸雨吧...
議會門口的衛兵,難得盧森堡這個國家會看到黑人耶~
不過他也沒踢正步在走,走路感覺非常散漫,遠遜於台灣的憲兵阿~
雖然有2個哨亭,可是只有單哨的配置,
衛兵配置AUG步槍,固定斜背在胸前還蠻特別的,
另外這個衛兵站哨時眼睛會亂飄,一整個處於不合格狀態阿~
整座議會真的很像城堡或皇宮,主要是哥德式建築的風格給人的印象吧?
沒想到City Sightseeing的巴士也會開進舊城區,技術真是太威了~
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歐洲上公廁是要付費的,在柏林沒機會上公廁,
沒想到盧森堡的公廁是免費的喔~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國家太富裕了呢?
另外和台灣的廣場一樣,有時假日會有表演活動,
今天這裡則是有管樂團演奏,
不少人駐足聆聽喔,在歐洲人的教育裡,音樂課可是很重要的,
不過有兩個小朋友似乎在狀況外,小的那個一直要把安全帽戴起來卻失敗,
歐洲小朋友輪廓也是很深,果然是傳說中的洋娃娃阿~
看到這台滑步車覺得好棒喔~還有後煞車耶~還有側駐!
可惜無法買一台帶回去給兒子,取代原本KTM那台滑步車...
一個爸爸帶著騎滑步車的小孩在聽樂團演奏,在國外滑步車是很普遍的,
不僅是一種感覺統合的學習,也可培養平衡感以縮短學腳踏車的時間,
在機車部分,歐洲的騎車與停車環境也是令台灣騎士羨慕的,
不會有大型重機只能停汽車格這種腦殘規定...
這裡的大型重機應該也不會有被人推倒或被硬擠停車的憾事發生,
台灣用車環境到底還要多久才能進步呢?唉.....
漫步舊城區時驚見玩具店,就進去看看有何特別之處,
看到牆上的腳踏Go kart真是讓我有想扛回台灣的衝動阿~
後來時間有限也沒看太久,只注意到這裡的siku金屬玩具車沒比台灣便宜,
就決定讓我的荷包安全撤退了,
9月份的歐洲已經進入秋天,除了日夜溫差高達10度外,
太陽被雲遮著的時候也是會有點冷的,
盧森堡這裡已經可以感受到濃濃的秋意了...
看看手錶也是該離開舊城區的時候了,按著地圖路線往盧森堡大峽谷前進,
我想全世界大概也只有盧森堡這個地方,在首都裡有一座峽谷存在著,
而且峽谷裡除了小河還有許多建築物跟樹木,
一路沿著石板路慢慢下切,其實峽谷裡有一座要塞古堡,
起源於西班牙統治時期的1644年開始建造,同時已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,
我想這個城門應該是讓拿著長茅的騎兵進出的吧?
資料顯示盧森堡大峽谷最深處高達100公尺,
聽說也蠻多人在橋上想不開的...@@
下切的路程中回頭望向舊城區的建築物,
發現盧森堡的房舍外牆多以淺黃色或象牙白為主喔~
眺望峽谷裡最大的建築物,推測應該是教堂跟修道院之類的,
路的右邊是300多年歷史的古牆,左邊應該是翻修過的房舍,
可以看到峽谷裡有蜿蜒的小河穿梭其中,
離峽谷底部越來越近了,這裡有種鬧中取靜、與世無爭的氣氛存在,
看著峽谷裡及舊城區的建築物,感覺人口也蠻密集的,
或許因為樹木茂盛加上建築物都不高,所以才沒有擁擠感吧?
此時走到古堡要塞的入口,同時也是一座跨越峽谷的橋,
昔日的古堡陣地,當年應該是放大砲的吧?
往下走可以進入古堡內部,這部份是有料的,門票是1.5歐元,
進到古堡內部後的視野,可以明白為何這裡成為軍事要塞,
古堡內有許多通道跟樓梯,千萬要注意安全阿~跌倒可是很痛的~
古堡的出口仍是回到橋上,要走到峽谷下的話,必須從橋面的樓梯下來,
來到古堡下方的舊城牆,佈滿了歲月的痕跡,
面對河道的槍孔,居高臨下的地形一向是易守難攻,
每次在這種充滿歷史意義的地方,腦海中都會浮現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,
走了許久終於走到峽谷深處,看來這座教堂或修道院是屬於開放空間,
整棟建築物就像新蓋的一樣,外牆一點髒污都沒有...
走出修道院就是峽谷裡的舊街道,看到石板路就知道非常「古早味」阿~
不經意又看到路旁的紅獅子,但看到有聖像,我想這應該是宗教建築物吧?
峽谷裡的街道人車稀少,也沒甚麼商店在營業,
不過整潔到令人訝異,竟然連一片落葉都沒有啊~
峽谷裡平靜的河面,這裡的悠閒氣氛彷彿時間都靜止了...
河畔旁的餐廳據說是米其林星級的喔~難怪座無虛席阿~
河畔旁的小屋前是個發呆的好地方,所謂「生命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」阿~
繼續在街道裡走,發現很妙的行道樹,在台灣大概會覺得很擋路吧?
這裡的民宅一樓幾乎都沒有鐵窗,是這裡的治安比較好嗎?
無意間發現一間有創意的大門~
照著地圖的路線上坡,就可以回到旅館所在的新城區了~
這個坡度真不是蓋的,可以讓人走到流汗呢~
隨著回到新城區的商店街,也代表要回旅館拉行李去機場了,
台灣很多旅行社都有荷比盧的行程,不過我想盧森堡可能只排一天吧?
有機會到盧森堡的朋友,不仿到上述這些地方看看,會讓你對這更有印象的~
回到柏油的馬路上,斑馬線上的止滑設計真是為騎士著想~
反觀台灣在這一部分要加油了...
每天跟著行程團團轉的,9天的行程也即將結束,
原來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台灣人在努力著,大家加油了~
回程時搭乘盧森堡航空回到荷蘭阿姆斯特丹,再搭乘荷航KL807回台灣,
這次機位都是旅行社劃好的,都有劃在走道旁是蠻方便的,
只是沒想到回程是在最後一排廁所旁邊,還好我累起來還蠻好睡的,
而且這樣我上廁所也超級方便的...
(全文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