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你所愛,愛你所選,記住車只是一種帶給你樂趣的工具。
一轉眼這台車已入手7個月,話說今(2015)年初天氣回暖開始,
心中有個謎之音告訴自己該買台機車代步了,同時也給生活增添樂趣,
碰巧大少爺4月中開始上幼幼班,似乎更需要具豐富彈性的代步工具。
雖然手上早有大型重機駕照,也有些許車款騎乘經驗(請翻閱之前文章),
但一來我只是一個身處三明治家庭中領死薪水的上班族,
除了上有高堂下有妻小,又還有兩台4輪的要養,
二來日常使用上,也沒有快速道路的路權需求,
再說若買一台只有我能騎的車應該會變全家公敵,每天晚上鐵定被過肩摔…
或許買台讓家裡每個有機車駕照的人都能騎的車(實際上可能不敢騎?),
才不容易有雜音,所以第一步只能選擇白牌車(250cc以下),
大車人生的部分只好等少爺們較獨立自主時再說了~
一、選車
由於個人偏好低能見度的車,所以路上常見的車款通通不在考慮內,
以下是年初開始的選車名單,
(一)國產車部分:
AEON MY150
因為下雨天不會騎機車出門,所以打檔車也在選項內,
而且能帶來更多元的樂趣,但不確定熱情能持續多久,
故只考慮二手車,沒想到1年中古車比新車價少不到1萬元,
意外的保值度讓我放棄享受打檔的樂趣與多連桿懸吊帶來的穩定感。
(二)進口車部分:
1.HONDA MSX 125
新車的價格當然超出心中購買白牌車的預算,所以也是設定新古車,
沒想到這台自2014年引進台灣後,網路上竟然沒什麼人想脫手,
看來是台具有樂趣而缺點又能被車主包容的好車阿~
最後也是因為爆預算而殘念跳過…
2.HONDA Air blade 125
這台一樣在2014年引進台灣,新車價勉強在預算額度內,
本田的妥善率跟怠速熄火功能相當吸引人,沒用來長里程通勤有點可惜,
最後令我怯步的是耗材與維修零件通路,畢竟是貿易商車,
加上居住地在苗栗鄰近新竹之處,離舖貨通路有相當遙遠的距離,
總不可能自己囤所有的料件吧?結果只好打消念頭…
3.SUZUKI Skywave 250(AN250)
候選名單中只有這台已經停產,而且生產年份在遙遠的2003~2006年間,
日規稱Skywave 250,歐規則稱Burgman 250,
當年台鈴引進時的售價約23萬,不論以當時或現在來看,都是相當驚人的訂價,
但日製進口車的品質只要有妥善保修,或許可以找到車況不賴的?
而且公司貨的身分應該較不用擔心後勤支援的問題,
但好像也不是每間ASS店都有維修能力阿~
擁有寬敞的乘坐及置物空間,的確是相當符合保姆車的定位與需求,
同時這台排氣量(249cc)應該也是白牌車中最划算的選擇…
花了些時間爬過網路上對AN250的褒貶文章,有了心理準備後,
加上自己10多年來對SUZUKI的情有獨鍾,就下定決心開始找車了~
二、緣份
鏡頭拉到18歲考到駕照後,老媽帶我到家裡附近的SUZUKI車行挑車,
白色的幻象星艦(Vecstar 125)成為我人生第一部機車,
猶記得買車不久後竟然在補習班門口被偷,興奮的心情瞬間被澆熄,
還好透過新車的竊盜險再入手一樣白色的幻象星艦,
星艦125原廠的型號為AN 125,是台鈴在台灣第一款四行程125機車,
12ps的輸出馬力制霸當年國內125的速可達車款,
在大學時代,當同學們於課後沉浸在星海爭霸或世紀帝國時,
我則在山林裡接觸大自然...(以現在的標準看是小屁孩?)
AN125讓我充分悠遊北部各山道,及結識許多車友,
甚至遠征台南大埔參加成大機研社舉辦的全國版聚,
好吧~我承認我以前也是小屁孩,有道是「人不輕狂枉少年」阿~
而110kg的車重及寬大座位,除了雙載舒適、高速穩定外,
足以應付大學時代每月一次從淡水往返苗栗頭份的長途行駛,
可惜大3下學期時,在老弟一次借用下出了事故,
只好含淚送它資源回收…
或許這就是冥冥之中的緣份,接續SUZUKI AN車系的傳承。
三、看車與過戶
大概4月初開始找車,除了瀏覽各拍賣網站外,也在重車論壇po文徵車,
發現價差及車況差異極大,車色多是黑、銀、藍,
車色到沒特別鎖定,還是以預算額度內找到車況最佳及最新的為優先,
可以低價入手但需後續整理的,較不在考慮範圍內,畢竟時間也是成本,
不到一週就在露天拍賣上出現一台鐵灰色的目標車款,
雖然預售價超出預算一點,但有議價空間的話倒也在額度內,
原廠無改且為2006出廠的末代晶片鎖版本,加上車況的描述讓我有了看車動力,
在4月中的某週日南下台中看車,原車主是以滑胎車為主的玩車人,
據稱AN250是跟朋友購入的二手車,當年出廠證及車主手冊都在,
以上兩張均為前車主賣場照片,原車主的開價是當時露天最高價的AN250,
看車後向原車主開出約開價的8折,車主考慮2天後決定割愛,
雖然可能再貼一些有機會找到國產中古黃牌速克達,
但沒考慮的原因就如前面選車時的考量所說,路權對當下的我有點多餘。
評估一下其他向我兜售的AN250,決定停止繼續看車的旅程。
一週後,剛好在37歲生日後的一個月,跟前車主約在台中監理站辦過戶,
搭著統聯南下的路上,盤算著這也算是給自己遲來的生日禮物吧~
由於氣象預報有30%降雨機率,所以還帶上了雨衣,
辦好過戶載車主回東海大學附近後,在台中加滿油騎回苗栗,
AN250有著大型重機的體型,卻是白牌的路權,只能說各有優缺點,
停在一般機車格就顯得格格不入,
中途在后里休息10分鐘,最後花了2個小時左右才騎到家…
四、外型
Skywave 250在台灣於2003年由台鈴公司引進販賣,
歐規車名為Burgman 250,型號稱為AN250,
與AN400共用車體與車殼,可以想見250的動力搭配這樣的體態有點吃力,
車身大小與大家熟悉的漢堡人Burgman 650(AN650)差不多。
雖然是12年前的設計理念,但不得不佩服設計師的功力,
以現在的審美觀來看,車頭仍然符合現代的流線造型,
尤其炯炯有神的大燈設計搭配前輪鳥嘴狀的前土除,
灰色的車身搭配車頭線條,看來還真有點灰面鷲的神韻。
原廠風鏡為透明長型,擋風效果非常優良,
有不少車主會改成S版的短風鏡或黑風鏡,甚至是改裝鬼面罩等,
但個人還是覺得透明風鏡與整體車身外觀較為相襯。
而風鏡的上緣約位在視線的鼻子下方,相當理想,
不會像新舊款AN650都剛好卡在眼睛視線的水平線上...
車身部分,日本設計的大型速克達都會有中央龍骨,
為了休旅車款的長軸距設定,車體剛性的提升是先決設計要件,
或許對實用取向的台灣車主來說,這也是犧牲空間下的取捨。
椅墊部分,AN250均提供前後座寬大面積的椅墊及靠背,
前座以4.6吋手機為比例,真的是相當舒適的面積,
以乘坐空間來說,深度與寬度都不會比漢堡人Burgman 650小,
打孔的椅面也提升了視覺質感,後靠背則是善待後座的重要配備,
同時前座靠背可前後無段調整,可以符合絕大多數騎士的騎姿。
在前座腳踏部分,可以提供多樣騎姿,你想手打直躺著騎也可以,
車側預留停車時的置腳空間也相當充分,
既然是休旅車,當然是不能虧待後座,平整式腳踏是很重要的配備,
上圖以4.6吋的手機當比例尺,可惜現在國產及進口大羊都改為飛旋踏板居多,
這點對後座就有些虧待了~
長長的後扶手除了提供後座外,前段亦可供騎士牽車時使用,
長長的尾段搭配電鍍防燙蓋及電鍍飾蓋,大幅提升視覺上的質感,
但保持閃閃發亮可要多費心,看來前車主們都蠻用心的,
讓我只好繼續努力保持下去...
車尾的方正設計是許多人介意的地方,但看慣方正設計的VOLVO,
其實還蠻接受方正設計帶來的內部大空間,
尾燈部分也還蠻耐看的,可惜車尾有些許歲月征戰的痕跡,
尾燈上下方的尾殼卡榫是AN250的致命傷,難抵台灣越野路況的摧殘,
大部分的AN都補強過這塊,而尾燈中間那塊殼也是有飛走的可能...
所以偶而要注意一下車殼的牢固程度,
但只要別出現異音或間隙變大,暫時先忍受不處理。
側柱熄火感應也是進口車款標配之一,是安全考量的配備,建議不要廢除它。
五、內裝
類汽車式的4環表提供相當直覺的判讀,在10幾年前的設計當然以指針式為主,
儀表下方有晶片鎖、噴射供油、保養提醒及其他警示燈號,
使用後發現夜間儀表燈亮度稍微不足,反正夜晚幾乎不騎車,
但改冷光照明又太亮,所以就先接受現況吧~
除了數位時間顯示外還有里程電腦,
A跟B模式可分別應用於油耗計算及保養里程,
交車時的里程數大約是26,500km。
鑰匙孔跟目前SUZUKI的車款很像,都有防盜蓋的設計,
晶片鑰匙則長得跟我上次租漢堡人的很像…
前煞車總幫為Nissin,且拉桿為不可調,而各開關位置都很就手,
由上而下分別是引擎熄火、雙閃警示燈及引擎啟動鈕,
沒有大燈開關,因為大燈為常時點燈,近燈亮單燈,遠燈才亮雙燈,
後煞車也是Nissin,拉桿一樣為不可調,超車燈則是相當重要的配備,
各開關位置比台鈴國產車還便利,開關的使用順暢度滑順到不像9年車齡的車,
整支電鍍的後照鏡讓車頭有畫龍點睛之效,但照顧起來一樣得費心,
方形的鏡面提供充足的視野,讓我想起這款後照鏡好像跟許多街車共用阿~
黑色的平衡端子提供了低調的視覺,日規Skywave 250 type S則改為電鍍品,
車頭兩側均有無法上鎖的小空間,可以放擦車布之類的不重要物品,
前任車主們一樣把內部照顧得一塵不染,
龍頭下方的置物箱為可上鎖,大到連全套雨衣都放得進去,
手煞車是拉住後煞,開關設計在前置物箱下方,跟上一代漢堡人一樣,
個人覺得還是像YAMAHA Tmax設計在把手附近最方便使用,
置物箱內部設有12V電源,電瓶放在內部右前方裡,
只需拆卸一顆螺絲即可充電或更換電瓶,是相當便利的設計。
加油口設在中央龍骨,開關時需要讓騎士下車且彎腰有點不便,
油箱位於中央隆起內,總油量為13公升。
龍頭鎖釋放坐墊後,開啟置物箱有油壓挺桿,
這支也是AN250的通病之一,久了會不舉,現在還算是堪用狀態。
置物箱內有可拆卸的內襯,55公升的置物箱跟上一代漢堡人一樣大,
除了放2頂全罩安全帽外,還留有可放雜物的空間,
三人行也是沒有問題,同時載老婆跟大少爺時還放得下包包跟書包,
果然是稱職的保母車阿~(請注意三貼不可取)
置物箱照明燈設計在椅墊下,前座腰靠調整也在這,
後座載2個人的話,我會把腰靠調到最前,後座還可多半個拳頭的空間。
座墊背面的說明貼紙均保持如新,
置物箱最前方有工具盒,這點看車時忘了檢查,所以是空的...@@
有需要的話可以放隨身型的起子組與扭力套筒組。
置物箱前方的輪胎規格貼紙與警語,也是保持如新,完全沒有髒汙。
車台上的Made in Japan貼紙,就完全是爽度的展現了。
六、規格
外觀規格部分:車長2,260mm,車寬760mm,全高1,375mm,
軸距1,590mm,乾重173kg
這樣的尺寸與噸位,長度比這一代漢堡人少5mm,寬度少50mm,
全高少115mm,但軸距卻長了5mm,而乾重少了104kg,
可見車身不只是400cc等級,停在650cc旁邊也只是小台一點點阿~
車重部分如果算裝備重量的話應該有185kg以上,
比今年很夯的YAMAHA MT-07裝備重量182kg,至少還重3kg...
坐墊雖寬,但700mm的座高讓一般身高的女性仍可輕鬆雙腳著地,
引擎聲就像一般單缸的大羊,但感覺比一般125小聲一點點,
引擎動力部分:
噴射引擎249cc的排氣量帶來23ps/7,500rpm的最大馬力
與2.5kg-m6,500rpm 的最大扭力,
壓縮比為10.7:1,所以認命的加98無鉛汽油吧...
當年進口250速克達,還有YAMAHA Majesty 250可選,
但AN250可是日系第一款採用噴射引擎的車款喔~
前懸吊部分:
41mm口徑的正立式前叉,口徑與這一代漢堡人、YAMAHA Tmax一樣,
後懸吊部分:
採用中置水平避震器搭配多連桿,有別於Majesty 250的傳統直立式,
甚至連同期設計的前一代漢堡人都沒有採用水平設計,
最大缺點大概是調整不易,而原廠是7段可調,出廠預設在第3段,
多連桿的位置藏於引擎排氣頭段的前方,
水平避震最大優點是避免直接將路面反應回饋到乘坐者,以帶來舒適路感。
據前車主表示,車上已改為AN400中古品,這部分再找時間驗證了...
畢竟聽說原廠一支報價足以換一般汽車全車份的避震器,
所以很多車主都是使用改裝品替代,例如rpm、BITUBO等。
原廠前輪規格為110/90-13 55P,
原廠後輪規格為130/70-13 63P,尺寸與YAMAHA Smax一樣,
只有荷重係數不同(Smax為57P),
前後13吋的配置較Majesty 250前後12吋為優,
有別於目前國產300級距的大羊前14後13的配置,但尺寸還算是大眾規格。
前煞配置直徑260mm的單邊畫線碟盤,搭配單向雙活塞卡鉗,
大部分車款原廠以打孔碟為主,很少見到畫線碟。
後輪配置直徑210mm的碟盤,搭配單向單活塞卡鉗並附有手煞車鎖定,
另外按後煞的時候會連動前煞,會推動前煞車下方的小活塞,
這算早期半套式的連動煞車(CBS),
這部分相信原廠是為了安全而設計,不過只按前煞是沒有連動的喔~
最大可惜就是騎士無法隨心所欲地控制前後煞車分配力道...
燈具部分:
近燈照射亮度及廣度,
遠燈照射情形,遠近燈均為35W,廣度才是另一個重點,
總之前燈的照射亮度與範圍都能帶給人安心感,
後尾燈部分,仿汽車尾燈的設計,雖然沒有第三煞車燈,
但在3顆尾燈下,仍然有很高的明視度。
機油一般交換量為1.9L,若更換機油濾芯時交換量為2.0L,
手冊寫若是引擎大修的話,交換量是2.3L。
齒輪油一般交換量為190ml,大修的話交換量是200ml。
副水箱藏在電門旁的車殼內,冷卻劑總量為1.3L。
七、騎乘心得
首先在直線加速部分,在0~60km/hr的初段加速比較溫吞些,
但中段加速到10格都可以一氣呵成,甚至三載時用90km/hr巡航也很輕鬆,
而油耗的部分,若以郊區為主的話,平均油耗可達到約30km/L,
只能說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,跟汽車比當然是省很多~
在過彎部分,就是AN250的弱項了,雖然重心低但是軸距長,
左右兩側壓太低都會先磨到中柱,如果有載人會更容易磨到,
這點只能靠騎久了自然掌握過彎極限,搭配過彎路線調整來適應,
當然如果換改裝後避震器,可以稍微增加過彎傾角,
但不建議拆中柱,因為中柱有點類似檔車的棒棒糖,有傾角提醒的功能。
還是說回白牌車的日常使用吧,在停車方便的鄉下地方很自在,
因為肚量大,也很適合騎去大賣場或超市,只要車位不是問題的話,
其實人離開車子,倒也不會有太多的顧慮,
相信車就是要融入生活中,帶來實用性才會長久陪伴。
當然,想要一個人的抒壓時,跑4線道或2線道的山路也能帶來些許樂趣,
哪怕來到重機常聚集的休息點,AN250的稀有程度也會招來一些關愛眼神~
但人多車多之處不會是我常出沒的地方...
八、其他
很幸運地,前車主有移交車主手冊給我,或許這也是買車的一個誘因,
車子出廠9年,車主手冊依舊沒有歲月的痕跡,
手冊封面內頁即開宗明義,過戶時要一起轉交給新車主,
但台灣有多少人做得到呢?
車主手冊的前言則明載使用前應詳閱說明書,這部分大概也很少人做到吧?
九、結語
當然,這輛車還需要傳動小整理與油水更換的基礎保養,
後續就視車況影響的程度進行整理,有機會再陸續分享。
最後,還記得本文第一句話「選你所愛,愛你所選」嗎?
在車款選擇上,也許越小的級距反而帶來更多的樂趣,
買一台自己不會後悔的車,哪怕是下雨天不想出動的時候,
看它在那休息,也會為自己的心情帶來微笑~
打完收工~